20世纪50年代以前,高炉送风温度为900℃左右,热风炉蓄热体使用的是黏土砖。60年代由于风温达到了1000~1100℃,黏土砖已不能作为热风炉蓄热体材质了,因此改用了高铝砖。70年代,由于送风温度进一步提高到1200℃,此时使用高铝砖也发生了问题,例如:格子砖发生下沉、变形,炉墙不均匀下沉和开裂等造成热风炉蓄热室炉顶用耐火材料提出了蠕变率的要求。80年代开始,热风炉送风温度持续升高,一般风温在1200~1250℃,而热风炉和蓄热室上部比通常送风温度高出200~300℃,在如此高热负荷情况下,热风炉上部一般采用硅砖或1400~1500℃蠕变率低的低蠕变高铝砖。
2000年以后,随着高风温技术的发展,硅砖全部取代低蠕变高铝砖用于拱顶、上部高温区的蓄热室等高温部位,热风管道采用低蠕变高铝砖或红柱石砖。同时热风炉开始采用19孔或37孔格子砖取代传统的7孔和9孔砖。
2000年以后,随着高风温技术的发展,硅砖全部取代低蠕变高铝砖用于拱顶、上部高温区的蓄热室等高温部位,热风管道采用低蠕变高铝砖或红柱石砖。同时热风炉开始采用19孔或37孔格子砖取代传统的7孔和9孔砖。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