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石化行业窑炉大多需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因此对于所使用的耐火材料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目前80%以上以烃类为原料,用蒸汽转化法生产合成氨原料气和氢气,蒸汽转化法用的主要设备是转化炉。因此,转化炉是合成氨厂和制氢工厂的关键设备之一。
转化炉的工艺特性
烃类原料有:天然气、油田气和轻油等,其所含主要成分是甲烷和其他饱和烃。
工业上利用水蒸气作氧化剂与甲烷等反应,在有触媒作用下制合成气。一般采用两段流程,在一段蒸汽转化炉(简称一段炉)中甲烷转化率大约65%?70%,再进入二段蒸汽转化炉(简称二段炉)中加入部分空气进行燃烧,进一步转化。如此既提高了甲烷的转化率,又节省燃料的消耗,同时达到配氮的目的。
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厂一段炉的工艺特性:主要是将原料气里的烃(主要是甲烷)与水蒸气反应转化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其反应式如下:
CH4+H2O=3H2+CO-Q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在转化管触媒床中进行,反应热由燃料烧嘴燃烧供给。其操作条件及影响因素有:
(1)操作温度。对吸热反应,提髙温度、使反应速度加快,同时对降低出口气体中的CO2及CH2的含量有利。实际受转化管材质的限制,操作时入口温度为510℃,出口温度为823℃左右,管壁高温度达900℃左右。
(2)操作压力。反应后的体积增加,低压对反应有利。但从整个装置的经济性出发,操作压力维持在29.4?34.3MPa(30-35kgf/Cm2)为宜。
(3)水碳比。水蒸气分子数和原料中碳原子数之比称为水碳比。为防止结碳并促进反应向右进行,需加入过量的水蒸气。通常把一段炉入口的水碳比维持在3.5:1左右。
(4)空速。空速增加,则生产强度提高。当空速增加时,工艺气体在炉管中停留时间减少,则出口甲烷含量也增高,不利于生产。主要受触媒活性和转化管平均传热强度限制。
一般在标准状态下,空速取1800m3原料气/(m3触媒·h)。
(5)转化管平均传热强度。提髙转化管平均传热强度是强化一段炉生产的主要手段,但受管材、炉型结构和触媒性能等限制。
烃类蒸汽转化法具有工艺流程短、投资省、能量利用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因此,应用极为广泛。
转化炉砌筑结构与常用耐火材料
(一)辐射室衬里结构
辐射室是一段炉的核心,炉墙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转化工艺过程能否正常进行。
(1)炉墙,辐射段外壁温度为121℃,炉内温度为1250℃。炉墙耐火衬里共厚165mm,其中保温层厚轻质耐火砖厚114mm,其结构采用拉砖形式为宜。
(2)炉顶,采用吊挂结构,厚114mm,上面有51mm厚保温层。吊挂结构需多种异型砖,又较笨重,结构复杂,施工期长,砖易掉落。由于耐火纤维工业发展,现多被耐火纤维衬里代替。
(3)炉底,炉底有10条粘土砖彻筑的烟道,烟道宽610mm,高1440mm,烟道底为51mm厚的保温块和144mm厚的轻质耐火砖,在靠近辅助烧嘴一端3m内增加1层粘土砖。烟道顶用839mm*150mm*75mm的高铝板铺盖。
(二)过渡段衬里结构
过渡段是辐射段和对流段连接部分。炉墙工作面为152mm厚的轻质耐火混凝土浇注,内衬75mm厚的保温块。浇注的炉墙用Y型锚固钉固定。
炉底1层75mm保温块,上面浇注75mm厚的轻质耐火混凝土。
炉顶浇注152mm厚的耐火混凝土顶板。
(三)对流段衬里结构
对流段全部炉墙、炉底和炉顶都采用轻质耐火混凝土浇注。
(四)输气总管衬里结构
输气总管位于一段炉顶部,工艺气体在转化管转化后,经上升管汇集于输气总管,送到二段转化管。工艺气体温度为870℃,工作压力为3MPa(30.9kgf/cm2)。
输气总管长25.5m,该管为碳钢承压外壳,壳的外面设有水夹套进行冷却,内径为Φ726mm,管内为不锈钢(Cr18Ni8)衬套管,衬套管外径和碳钢外壳内径之间,浇注纯铝酸钙水泥空心球轻质耐火混凝土。该管的环形空间在其长度方向被内衬套管的合金钢支承环分隔26节,如下图所示。每节为一浇注单元,逐节进行浇注。
为防止硅迁移,凡与髙温含氢气流相接触的绝热耐火材料保证二氧化硅含量不大于0.5%。因在800℃以上的氢气流中的氢,将耐火材料中的二氧化硅被氢还原成一氧化硅,而在温度低于700℃时,又被氧化成固态的二氧化硅。这种硅迁移结果,会使输气总管之后的设备结垢而堵塞。另外,输气总管本身的绝热耐火层因大量“硅迁移”而丧失机械强度,以致松散脱落,使受压碳钢外壳直接受高温气流作用而破裂。
总而言之,转化炉各部位所使用的的耐火材料均有区别,对于施工要求也各不相同。只有性能满足要求的耐火材料、再加上合理的施工,才能使得加热炉的使用寿命符合预期。
新闻推荐